—·壹·—
經典武俠小說中有十場經典對決—
在當年,影視劇沒有普及的年代,武俠小說和評書成了人們最為期待和普遍的兩種休閑方式。評書多講英雄人物,演義故事與俠義公案,而武俠小說則更多展現武打與奇遇的情節。
武俠小說在宗師級作家的筆下,呈現出精彩紛呈的人物與故事,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武林高手的生死對決,同樣高手對決也成了推動故事走向[高·潮]的核心點。
那麼在眾多武俠作品中,可以稱之為經典的高手對決應該是以下幾部。
1、金庸《倚天屠龍記》,張無忌力戰六大派。2、金庸《天龍八部》,蕭峰大戰少室山。3、金庸《笑傲江湖》,令狐沖扮將軍救恒山女尼之戰。4、古龍《多情劍客無情劍》,李尋歡戰郭嵩陽。5、古龍《陸小鳳》之《決戰前后》,西門吹雪對決葉孤城。6、溫瑞安《說英雄誰是英雄》,諸葛正我對決元十三限。7、溫瑞安《說英雄誰是英雄》,關七戰群雄。8、溫瑞安《布衣神相》,李布衣戰心魔。9、黃易《破碎虛空》,傳鷹與八思巴的心靈之戰10、黃易《覆雨翻云》,龐斑戰厲若海。
當然,除以上列舉之外,仍有多部經典的高手對決的武俠作品,在此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。
—·貳·—
黃易筆下龐斑戰厲若海為何要單獨來說—
寫高手對決是否精彩,是否讓人期待,是否看完之后還能留下深刻印象,是考驗一位武俠小說創作者的核心。武俠的核心有兩個,其一為武,其二為俠。即為何而動武?動武的意義是啥?如果沒有意義的武打,那就是無聊,那就是扯淡。
當然還有就是描寫武打的文筆是否高超,寫兩個人打斗也是考驗武俠創作者文筆的一個試金石,武俠宗師之所以能被稱為宗師,那就是在打斗的描寫上不落俗套,還能寫出花,寫出亮點,寫出風格。
而黃易在《覆雨翻云》中龐斑大戰厲若海的橋段中,就能兼顧出彩、亮點、風格這三個特點。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,龐斑與厲若海之戰不是主角與配角的對決,而是反派配角的對決,能夠將非主角的打斗寫的如此蕩氣回腸,黃易真無愧宗師之名。
—·叁·—
黃易筆下龐斑戰厲若海到底精彩在哪兒—
您能想到嗎?作家在武俠小說中,一般都會將出彩的打斗描寫給主角,但在《覆雨翻云》中,黃易卻為反派「魔師」龐斑和「邪靈」厲若海安排了一場超好看的對決。讓我們先看看兩位高手見面時的描寫:
厲若海畢生等待的一刻終于來臨。厲若海見到龐斑。龐斑亦見到了他。在時間上絕對沒有一分先、一分后。兩人的目光相觸。「邪靈」厲若海仰天長笑,大喝道:「龐斑!」「魔師」龐斑向著三十丈外馬不停蹄向他奔來的厲若海微微一笑,點首道:「厲若海!」
(注:武俠小說中如果寫到對決情節,一定要簡潔明快,而且要有氛圍感,節奏感,但高手之間的對決要有范兒,不能像街頭打架時上來先是一頓國粹輸出,然后再動手,那就真的落入下乘了。)
厲若海一聲長嘯,兩腿一夾馬腰,‘蹄踏燕’昂首怒嘶,驀地增速至極限,一道電光般向負手挺立路心的龐斑沖去。距離迅速由三十丈減至十丈。紅黃綠交雜的秋林在兩旁飛瀑般閃退,形成千萬道的光影色線。厲若海一手抓在風行烈背上,‘燎原真勁’透體而入,來至風行烈被粗索緊扎的手足上。粗索粉未般碎。風行烈整個被提起,擲出,離馬背彈起,依著一道由下而上的彎彎弧線,投往龐斑的上空。龐斑眼也不眨,目光只盯在厲若海身上,對快將跨越頭頂上空的風行烈視若無睹。九丈、八丈、七丈……丈二紅槍到了厲若海手上。
(注:黃易在寫厲若海出手前的策馬奔馳是以距離作為計量單位,在距離描寫中還寫出了一連串的動作,還有就是厲若海的那種義往無前的態度,這就是太有感覺了。)
六丈、五丈……風行烈這時剛到龐斑頭頂上七丈處,可見厲若侮這一拋之力,是如何龐大驚人。
縱橫無敵,所向披靡的丈二紅槍槍頭顫震,發出嗤嗤尖嘯,連急驟若奔雷的蹄聲也不能掩蓋分毫。三丈、二丈……一直凝立不動的龐斑全身袍服無風自動,披風向上卷起,黑發飛揚下,雙腳輕按地面,竟緩緩離地升起,就像站在個升離地面的無形座子上一般。厲若海眼中神光暴現,丈二紅槍倏地爆開,變成滿天槍影,也不知哪一把才是真的。龐斑四周的秋林紛紛往外彎去,樹葉散飛。厲若海槍影收回,由左腰眼處往後縮回去,到了厲若海背后。有槍變無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